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发生格局性变化,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推进,新时代伟大成就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入实施,思政课建设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广大师生以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各高校持续增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全覆盖推动全国高校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和使用统编教材,全面部署学习宣传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两类重大专项。武汉大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说”系列丛书研究,推出《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等。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修订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文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教育部组织2800余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8万余名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2000多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14.7万名思政课教师、26.4万名辅导员、8.8万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全覆盖集中培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持续完善“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的意志和中央精神体现在各级决策会议之中。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涵养良好政治生态。落实中管高校巡视整改督促责任,“一校一策”推动整改工作持续巩固深化。以直属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为监督重点,着力发现和纠正在加强政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的政治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确保党的事业和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部署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2023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眼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系统落实机制。各高校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一体强化理论武装、课程教材、文化涵育、实践育人、网络育人、队伍支撑、资源保障、力量集成,整体构建“大思政”格局和育人生态。浙江大学用数字赋能人才培养,从“入学一件事”到“毕业一件事”,构建起全链路育人支撑体系。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联合70余所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成立“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
全面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组织高校师生开展“青春告白祖国”“‘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等活动,推动新时代伟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福建以追寻领袖足迹为主题打造六大专题、350条线路,形成“行见八闽”实践品牌。电子科技大学打造综合性电子科技博物馆,连续8年组织全体师生领略老电子元器件背后的红色基因。合肥工业大学每年组织万余名师生共赴合肥科学城等科技创新策源地、金寨大湾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地开展实践活动。南京医科大学开展“千村万户健康行”专项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社区、进村镇。
夯实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弘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和“大先生”“‘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教育部研制出台《普通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落地落细。中国传媒大学研制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实施“一人一策”教师赋能发展计划。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燕山大学等高校将教师思政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建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不断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让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典型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4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全国党建示范高校39个、标杆院系396个、样板支部3539个;连续4年举办59期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网络播放量超2.2亿次。四川大学开展“一流班子、一流组织、一流队伍”示范创建活动,打造“纳百川”党建工作坊等党员教育品牌。齐鲁理工学院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章程,明确党委决策等把关事项。
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实现2720所适建高校全覆盖,着力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治理新模式。西安交通大学构建一个师生联合党支部包干N个宿舍楼层工作模式,制度化夯实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武汉理工大学分校区全覆盖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校领导担任区长、党政干部担任楼长的管理机制。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打造校内事务“一网通办”、校内数据“一键流转”数据共享平台。
聚焦作用发挥,强化师生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比例超过97%。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5.9万名“双带头人”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和实践育人。甘肃健全“双带头人”激励机制,推动高校院系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本单位事项机制。同济大学梳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典型案例,汇编《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南》。
如今,全国高校的各级党组织正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468.6万名党员努力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密切党同干部师生的血肉联系,汇聚成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抓好党员、盘活人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推进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强国建设中展现新担当。
强化统筹领导。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下,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定期召开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指导高校全覆盖开展学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大力支持高校党建,形成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机制、高校党建联络员工作机制,指导各地选好管好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有效覆盖,搭建高校党委书记“思享汇”等平台深化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规律研究。
夯实属地责任。各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坚持管班子管业务与管党建管思政工作相结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北京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政工作情况专题汇报,以项目制、清单化持续抓落实。
强化担当作为。为进一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引领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制定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入高校事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政治巡视、教育督导、“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等重要指标,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清华大学瞄准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深化有组织科研,深度参与、全面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必将更加扎实稳健,教育强国建设的奋斗步伐必将更加坚定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