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需求学科(专业)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工程等。
1. 高性能金属材料:铜合金;精密铸造、成形加工、焊接;金属结构材料、表面工程、金属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材料、3D打印;晶体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2. 高性能陶瓷材料:精密陶瓷结构材料;精密陶瓷功能材料;复合材料。
3. 先进能源材料:先进核能材料;高效能源转换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其他先进能源材料等。
4. 前沿新材料:与金属和陶瓷相关的前沿新材料。
招聘岗位
实验教师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1945年,与学校发展风雨同舟,并肩前行,走过了77个春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新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位居全国前20-30%。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等调研我院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涵盖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安徽省首批数字化精密铸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数字化材料成形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点,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博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和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航天新材料新技术为“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方向;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国家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8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多人,本科生2000余人。先后培养了贾成炳、潘复生、李健、蒋成保、姜勇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0人,博士生导师25人。学院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先后聘请近20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任我院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和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ITER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军委装发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海军“十三五”预研项目等,到校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通过不断努力,学院科学研究逐步实现“顶天立地”,不仅基础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而且多项研究成果以专利出售和技术入股等不同方式实现了产业化和应用。2017年5月,稀土六硼化镧单晶新材料应用到国家航天重点重大工程中,研制和批量提供了六硼化镧单晶材料,成功应用于实践十七号卫星的磁聚焦霍尔推力器上,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在轨验证,受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表扬,并向我校发来感谢信。2020年2月17日,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927)上。
学院在高性能金属材料、数字化精密铸造与合金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先进电子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形与加工等六大主力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紧密结合国家新材料“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持续、稳步推进新材料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应聘所需材料
1.应聘者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经历;目前从事的工作领域和主要业绩等)。
2.学历、学位证书和职称证明等材料的扫描件。
3.反映本人工作业绩的材料,包括近五年来代表性论著目录、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和授权发明专利证书等材料的扫描件。
联系方式
联系人: 陆莉娟
通信地址: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联系电话:0551-62901362
邮 编: 2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