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校80周年之际,材料学院“八秩薪火凝光影,一镜校史映风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合肥工业大学校史校情开展了系列实践学习活动,深度探寻校史校情,传承工大精神。
校史馆中寻根:解码初创报国基因
7月8日,团队走进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开展“溯源工大初创史,解码报国基因”专题调研。团队聚焦学校1945年在蚌埠黄庄诞生的原点,仔细研读《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建校章程》等珍贵史料,通过讲解员对“抗战时期工业救国”,背景的深入解读,还原彼时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明晰学校“工业救国”的办学初衷。团队还查阅早期招生名册、课程等原始档案,剖析早期机械、土木专业与民族工业复苏的紧密关联,从办学宣言中触摸“以实业救国为己任,培工业之英,济民族之振兴”的精神脉络。本次实践以“实物考据+文献分析+场景还原”为路径,构建起学校从初创到发展的完整认知体系,并用纪录片拍摄、短视频制作等方式,传承工大初创时期的“工业救国”精神。

斛兵塘边溯源:深挖校史文化底蕴
7月9日,团队围绕斛兵塘,开启校史文化深度调研。队员们系统梳理其从三国曹操“以斛量兵”的历史,到见证合肥工业大学发展历程的脉络。通过查阅校史馆藏珍贵档案、研读相关文献,详细考证斛兵塘名称的由来,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学校发展的紧密联系,深刻体悟其作为“工大人精神家园”的独特地位。在实地踏访中,队员们细致记录斛兵塘周边环境风貌以及师生日常活动情况,特别关注历史遗迹的保护现状与现代校园生活的融合方式,为全面呈现斛兵塘当下风貌积累丰富一手素材。此外,团队还围绕“斛兵塘文化”展开创意策划,积极探讨如何让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专访师长问道:明晰学科发展脉络
7月10日,团队专访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志峰老师。刘老师分享了工大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秉持“踏实、勤恳、进取”的育人理念,使得工大学子具备“下得去、上得来、肯吃苦”的优良品质,广受社会认可。谈及机械学科的发展演变,刘老师表示其核心驱动力始终源于国家社会需求的变化。上世纪60至90年代,为顺应国家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合工大成为国内最早创办机械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并率先设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同时也是全国仅有的两所开设真空技术装备专业的高校之一。在机械学科演进过程中,新的专业方向不断分化形成。面对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困惑,刘老师给出明确指引,强调要扎实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程,为应对当前就业环境筑牢根基。此次专访清晰呈现了工大机械类学科的传承脉络与发展蓝图。

主教学楼探秘:感悟工科传承创新
7月11日,团队走进主教学楼,开展校园文化溯源活动。主教学楼将苏式建筑机理与现代化设施巧妙融合,见证了学校工科发展历程。团队成员漫步其中,感受苏式红砖外墙与智能教学设施的时空对话,体会主教学楼内苏式建筑元素与现代功能布局共生的独特氛围,如木质窗框与智能黑板同框,挑高空间与科研仪器并存,深刻诠释“坚守与创新”的工科内核。团队在教学区、科研区走访过程中,捕捉到工科教育“历史厚度与时代精度”融合的具象场景,既看到特殊年代办学的执着坚守,更感受到智能设施赋能的科研活力。这种“传承+创新”的空间叙事,让工科基因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为暑期实践提供“以史为鉴,以新为翼”的行动逻辑。

六安路校区回顾:深入探寻历史底蕴
7月11日,团队走进合肥工业大学六安路校区。六安路校区也称合工大北校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六安路269号,这里曾是原安徽工学院校址。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徽工学院历经与合肥工业大学的分分合合,于1997年1月重新合并,组建成新的合肥工业大学,六安路校区也由此成为合工大重要的一部分。校区占地面积虽不大,但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合肥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娘娘池就镶嵌在这片校园之中,见证着校区的岁月变迁。团队成员漫步在六安路校区,映入眼帘的是充满年代感的红砖建筑,建筑历经风雨,却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韵味,默默诉说着在校师生往昔的故事。成员们先后参观了校区的教学楼、实验室旧址等教学设施,部分设施已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从斑驳的墙壁、老旧的实验设备中,仍能想象出当年师生们在这里勤奋钻研的场景。

宣城校区探新:领略特色办学模式
7月12日和7月13日,团队前往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参观学习。该校区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宣城市政府共建,占地3135亩,徽派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白墙黛瓦点缀于青山绿水间。校内设有5个系、1个基础部,学科涵盖工、理、经、管、文、法等多门类,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同”的发展格局。团队深入校区各处,参观教学楼、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了解其教学环境与硬件配置。校区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例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与宣城当地产业集群形成深度联动,践行“办学一地、服务一方”的理念,推动产教融合,这一特色发展模式给团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认真记录、积极讨论,分析校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为后续实践活动开展和自身学习发展汲取了宝贵经验。

材料学院“八秩薪火凝光影,一镜校史映风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全方位挖掘校史资源,传承工大精神。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校史校情的认知,团队将以此为契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工业报国征程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文/龙瑞雪 图/弓宇弘、贺贵斌、何俊峰